2023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晶彩际会,矿蕴金陵。4月12日上午,2023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博物院举行。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李志坚,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陆现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原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主任何明跃,中国观赏石协会矿物晶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彭兆远,中国观赏石协会矿物晶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颖军,南京市贸促会会展办处长张炜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栓科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李志坚介绍中国观赏石协会于2005年成立,致力于团结全国从事赏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艺术与文化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的原则,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国赏石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服务。在中石协的努力下,2014年,国务院颁布“赏石艺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建立了全国观赏石鉴评标准体系,国家主管部门颁布了《观赏石国家鉴评标准》;明确了自然资源的观赏石的五大类,包括岩石类、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陨石、及其他特殊石种;出版了观赏石科普系列丛书;2015年、16年相继成立了矿物晶体专委会、化石专委会、陨石专委会等专业委员会,有力的促进了国内矿晶、化石、陨石领域的科普、收藏、交流、展示。
本届矿博会以“红色矿物”为主题,展会主展场面积20000多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国内国际顶级的矿物、化石标本,同时还有全国各地的宝石、岩石类的观赏石展示。分展场分别包括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等6处,预计吸引12个国家300多家展商参展。已邀请欧阳自远、樊锦诗、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美国休斯顿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等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展会期间,将同期举办“博物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科普活动周”等活动,助推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本次展会预估参观人数约数十万人次,预估交易总额数十亿元人民币,将有力推动南京会展及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力图将其打造成比肩美国图森、德国慕尼黑的全球顶级的国际矿物宝石化石专业博览盛会。
矿博会的成功举办将大大提高南京国际化城市品牌和影响力,助力南京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会展名城”。“晶彩际会 ,矿蕴金陵”正如本届矿博会的宣传语,这将是一场精彩的盛会。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陆现彩介绍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并表示,本届矿博会上,南京大学准备以科普活动+科普讲座的形式开展地学科普教育,推动科普事业持续发展,以科普活动服务社会。他认为本次博览会是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将充分展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和特色,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本届矿博会与相关行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地球科学与工程事业的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原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主任何明跃介绍说,在社会服务方面,全国有很多国家级博物馆和高等院校都是科普价值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学生们去这些地方参观和实习,无异于站在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上;在文化方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的设计专业,将地质学与用文化艺术结合,从人文科学角度推动了优秀文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好地传承文明薪火,坚定文化自信。在科研攻坚方面,我们组织上千名科学家研究制定了岩矿化石的描述标准,目前已完成54个描述标准,这个标准在收集、整理和保存等三个方面都有技术规则共40项,加起来已经完成94项工程,经出版发行后,指导全国进行标本资源的利用。
中国观赏石协会矿物晶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彭兆远表示,很荣幸能够在南京承办首届国际矿博会,矿晶专委会自2015年于南京成立以来,致力整合国内外相关资源,把握国际最新动态,协助各地政府、学校或民间建馆,建立专业的民间博物馆联盟,定期举办各类矿晶研讨会与博览会;同时还设立了矿物晶体鉴赏、评估、修复及培训等权威机构。我们将秉承“汇聚全球矿物宝石化石资源、打造国际专业展会品牌”的办展理念,以科普宣传、义务鉴定、国际视野等为主要目的,将展会办成集展览、论坛、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展会。
南京市贸促会会展办处长张炜向大家介绍南京不仅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也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其蕴含各类矿产四十余种,其中探明储量的23种、有工业开采价值的20种、正在开采的10多种。本届矿博会秉承汇打造南京矿物宝石化石展会国际品牌,充分展示南京“石头城”、“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探索如何将自然地质科普与文化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南京会展办将和各方共同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际展会品牌,成为南京会展业新的亮点。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本届矿博会基本情况、创新亮点和特色活动。发布会现场还特别邀请了相关行业大咖就本届矿博会举办相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南京大学地质学科紧贴时代脉搏,始终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我们看来,共同打造矿博会,既有前期双方友好合作打下的基础,也是希望借助此次展会,促成产业研的深度交融,加强互动,探索未来在更大平台、更大空间合作的可能性。我们也希望可以跟更多业内学者、专家,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共同推动事业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原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主任何明跃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高校肩负着矿物晶体方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多方面责任。中国地质大学将把人才培养和矿物文化相结合,开启矿晶科研、教育普及以及矿物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加强产学融合,推动高校资源进一步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集聚各方力量,以矿晶为载体,发扬中国风格、中国特色,打造属于中国走向世界的矿晶科学与文化。
中国观赏石协会矿物晶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颖军在答问时透露,本届矿博会将隆重推出如牡丹花般鲜艳绽放的世界级菱锰矿标本——“中国皇后”,号称“生命之花”的碧玺、风靡全球矿物界的中国红萤石、形似“萨尔斯堡”由五种矿物共生的海蓝宝标本。在化石方面将与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联袂展出“世界上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球上第一朵花”“人类发现的第一只带羽毛恐龙”等十余件曾在地球生命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宝级化石标本,以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的“龙——鸟”演化序列国画复原图与对应标本,同步展出的还有“景”“梅”“钗”“禅”四部分组成“雨花石与金陵风韵”特展。
矿博会将于5月4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龙蟠路88号)正式开幕,为期四天。本届矿博会是石城金陵首次举办国际级矿博会,主打的“晶彩际会,矿蕴金陵”口号,亦是取“矿物晶体与学术文化并驾齐驱、相映成辉”之意,预示着矿博会今后将扎根南京,为六朝古都再添一枚魅力名片。矿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矿晶、化石等收藏爱好者、消费者和专家学者、科普受众将齐聚石城南京,共同分享这场矿物宝石的饕餮盛宴,通过矿博会这一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成千上万件矿物标本、奇珍异宝走进千家万户,走入百姓生活。